闖蕩職場學無涯,返回竹鄉造夢想-專訪竹籟文創


領域:產業資訊 / 日期:2019-04-26

闖蕩職場學無涯,返回竹鄉造夢想-專訪竹籟文創(草稿)

談起2018台灣展覽會的盛事莫過於台中花卉博覽會,而花博展會中,令參觀民眾驚豔的展區之一,就是以國產竹材建構出的竹跡館。竹跡館是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響應花博展會,邀請建築師陳羿冲與南投竹籟文創創作團隊共同創作的大型竹構工藝,。該竹構工藝是以十米高的竹拱圈,層層堆疊出山巒般的輪廓,一共運用3萬片竹片、300多根孟宗竹建造而成,傳達節節高升的祝福意涵,並入圍當年度WAF世界建築獎(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未來︱休閒開發」項目,除了讓展覽界眼睛為之一亮,也讓竹材界燃起一股創新的力量。本文專訪竹跡館施作團隊,來自南投竹山的「竹籟文創」,探訪竹鄉創業青年如何開創竹材應用市場新挑戰。


2018台中花博竹跡館夜景。照片由竹籟文創提供。

一走入創作空間,年輕的竹籟文創執行長-賴彥池以親切且帶有超人自信的口吻,訴說他的經營理念:「來自竹山,前進世界」。不禁令人好奇他的成長歷程,為何在竹鄉下定此志向。原來,賴彥池有一位名氣比他大的父親-賴進益,也是國寶級竹藝師與竹工學校創辦人,賴彥池自小看著竹藝的興衰起落,成年後一心向外想接觸新鮮事物,他提及年輕時不愛讀書,一心想著如何在外證明自己能有一番作為,經歷十七年在五星級飯店管理、私人飛機管理和進入精密機械製造廠的多元產業實務工作經驗,2016年在故鄉和親情的呼喚之下,返回竹山投入竹藝工作,一開始也是從傳統竹藝和接單製作客製品為主,在返鄉創業的第二年承接了竹跡館的案子,提到竹跡館一案接案過程,因設計溝通過程繁冗,案子的完工期限又短,傳統工法根本無法執行,而且主結構圖面設計完成之後,緊接開始面對的是如何實際完成這十米高的竹構建築,且造型為山巒狀需由不同尺寸的竹拱圈搭建,從竹材、竹編組件、金屬構建、組合、運輸、預算、人力調度和時程控管,每一項工作環節都是不能有任何失誤或疏忽的。賴彥池知道這是讓工作室可以跨出去為世人所見的的重要一役,所幸有賴於以往的工作經驗,以「模組和結構」概念,將設計師所繪製的圖面以每一片結構進行細部設計的拆解,再透過模組化的邏輯進行組合模擬,這是當年在飯店、私人飛機和精密機械維修所訓練的知識以及實戰經驗。賴彥池表示最重視的是面對這場戰役的心理素質,如何每一天面對不同的挑戰,帶領著同仁和協力夥伴,一片片的竹片編成構物組件,再將組件搭設成建築體,工廠空間僅供分段的模擬組立,實際的建築基地是遠在66公里外的台中豐原。問他會不會怕?他笑著說當然會怕,但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出挑戰成功後的自信。


竹籟文創執行長-賴彥池,在外累積多元產業17年工作經驗,養成特別心理素質,才能面對這大型且時程緊迫的工藝案。


團隊夥伴製作每一構物體的基礎-竹編材。


不同造型與結構需求都需要考量選用的編法。


竹跡館的成功關鍵之一,模組化的單元物件。


團隊正趕工2019集集鎮燈會作品。


竹籟文創的工作團隊合影。

從竹籟文創的歷程可見到,以竹構造工藝為基礎在竹鄉立足,是可行的創業途徑,不一昧地墨守舊思維,傳承技藝而不忽略市場需求和團隊合作,這新的服務型態,是以美學和展覽專業服務來整合實踐。竹跡館成功關鍵,為各式竹材特性應用、竹編技法使用、精準的作業管理與極高抗壓性的團隊合作,且更要能與創意、設計共同成長。當今竹材的產業復興推動,該感謝竹籟文創無懼與有智慧的完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竹跡館,讓世人可以看見竹材應用的未來及典範,也期盼竹籟文創創造出更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