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供給服務(Provisioning services)
供給服務是較顯而易見的生態系服務,人們直接獲取所需的資源加以利用。
-
食物供給(Food provision):超過 200 種的竹子可提供食用的竹筍。
-
飼料生產(Forage production):家畜如馬、牛、山羊、綿羊、兔子都可以吃竹葉,新鮮或乾燥的竹葉皆可利用。竹子有一項優點是冬季也可以提供新鮮葉子(冬季的牧草只有乾貨)。此外,對於綜合生產的農家,採收竹桿後,去下的竹葉恰好可以做為飼料。
-
結構材料(Timber, construction materials):竹桿可直接作為建築結構的材料,或經過機械加工為積層竹材,可做為木材、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的替代選擇。
-
木質原料(Raw materials):除了可製成各種器物用品,竹纖維亦可作為紙漿、布料的原料。
-
生質能(Bioenergy):竹子成長快速,可吸收二氧化碳。以竹材或加工後的燃料粒為能量來源,燃燒獲取能源,可視為零碳排。但燃料粒的加工,過程仍會耗能、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須整體評估,才能見其效益多寡。
-
藥用(Medicinal resources):中國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印度教及佛教的傳統醫學)皆有記載以竹為藥用材料,竹葉、竹桿、竹根皆有不同用途。近年也有研究顯示孟宗竹的抽出物有強的抗氧化性,成熟的竹葉含有酚酸(一種抗氧化劑),竹根含有氰苷(氰苷代謝後會產生氰化物,具有毒性)。天然抗氧化物是近年食品、藥品、化妝品關注的重點之一。
(二)調節服務(Regulating services)
調節服務是無形的服務,也因此容易被忽略,直到調節服務失能的時候,才被察覺。
-
地景修復(Landscape restoration):一些已經被砍伐、土表裸露的林地,藉由種植可以快速生長的竹子,能幫助土壤涵養,進而有助於森林機能的恢復。
-
吸收二氧化碳(碳匯,Carbon sequestration):竹子生長快速,若可以將竹材有效運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好方法。
所謂碳吸收,是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能量」轉化為碳水化合物,接著製作成纖維素、木質素等竹材的主要成份。因此當竹林年輕、旺盛,就能高效率的吸收二氧化碳;但當它們已臻成熟、甚至老化,成長變得緩慢,碳吸收速度就會降低、甚至趨零(它可保留已經固定的碳,但不會吸收更多)。所以竹林應該伐採,伐採可以讓林地騰出空間,新一代的竹子就可以生長、吸收更多的碳。伐採下來的木竹材,可以拿來使用,蓋成房子、做成家具,那麼這些碳就會被長期儲存。另一種利用,是透過燃燒把儲存在木頭、竹材裡的能量加以運用。獲取能量的同時,固定的碳會被釋放出來。這種獲取能量的途徑,是把近幾年、近幾十年間林木生長固定的碳釋放,因此可視為不改變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濃度,即零碳排。相比之下,燃燒化石燃料(石油、煤)則是把數百萬年前固定的碳釋放,會增加目前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
所以如果要讓竹林有效的固碳,適當的經營管理、保持竹林活力、伐採後有效的運用,都是必要的環節。
-
儲存二氧化碳(Carbon stock):竹林吸收二氧化碳、轉化成自身物質。我們通常以生物量來估算碳儲存量,例如一片林地上有多少重量的竹材,乘上含碳比例。枯倒的竹子在林地上會慢慢分解,分解過程會有部分的碳被釋放回大氣,部分的碎屑則混入土壤,變成土壤碳儲存。森林中,不只有樹木儲存碳,土壤也是重要的碳庫。
-
空氣清淨、微氣候調節(Air quality and local climate regulation):竹林可以過濾空氣,去除空氣中的異味、污染氣體(氮氧化物、氨、二氧化硫和臭氧),幫助灰塵顆粒沉降。
-
防止土壤流失(Sediment retention):竹林樹冠攔截雨水、發達的地下根莖系統,皆有助於減少土壤沖蝕、穩定坡面,將落葉和土壤留在森林裡,因此也能減少下游的沉積物,避免河道、水庫、海口淤積。且有些竹種特別強悍,可適應陡坡地形、惡劣土壤環境,善加利用可以是守護土壤好幫手。
-
防洪、防止崩塌(Floods/landslides control):竹林藉由複雜的根莖網絡將土壤顆粒聚集在一起,從而控制洪水和山體滑坡。然而崩塌同時受到多項因素影響,植物體的重量也有可能增加崩塌風險,因此實際應用上仍需要試驗和評估。
-
地下水補注(Groundwater recharge):研究顯示竹林面積增加,可降低徑流率並有助於土壤水的滲透。然而植物本身也會使用水資源,因此整體而言對於水資源的增加與否還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
淨化水質(Water purification):若在河川、湖泊排放含有大量有機物的水,會引起藻類、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消耗過多氧氣,使水體溶氧量下降。這樣的環境將有利於缺氧微生物繁殖,會導致惡臭,極端情況還會導致魚類死亡。當水份流經竹林土壤時,竹林有發達的根莖系統,有助於過濾、分解、吸收水中的有機廢物,有助於淨化水質。
-
極端事件的緩衝帶(Moderation of extreme events):竹林作為天然緩衝區,有助於抵禦野生動物襲擊、強風、山體滑坡和其他災害,從而減少破壞性影響。
(三) 文化服務(Cultural services)
-
美化景觀(Landscape beauty):竹林可防止土地退化,也可以加強退化森林的景觀恢復。
-
休閒和生態旅遊(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竹林促進綠化和景觀美化,單桿散生型的竹子(例如孟宗竹),可以形成大片純粹的竹林地景,具有休閒、生態旅遊的發展潛力。
-
文化/宗教價值(Cultural/ religious values):許多有原生竹種的地區,傳統生活與竹子有密切關聯,竹子除了生活日用,也被應用於典禮祭祀中,從搖籃到墳墓,都可以看見竹材應用。
綜上可觀竹林能為人類貢獻許多價值。而其他類型的生態系,像是針葉林、闊葉林,也可以提供許多類似或不同的功能,資源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不要忽略的是,這當中人類妥善的經營管理、運用資源,才能將這些效益最大的發揮,以「循環經濟」的思維導入竹產業發展,是賦予這項傳統材料未來性的最佳途徑。
竹知識庫相關文章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