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耶。」──蘇東坡《記嶺南行》
竹子,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總是仙氣飄飄地出現在文人筆下;竹子,其實才是一種最入世的物質,包辦了古人食、衣、住、行、育、樂的諸多生活所需。而隨著今日尖端科學的研發改質,竹子更能從固態,發展成液態、氣態的形式,裨益民生,即便最後化成灰燼,也還在滋養著土地;竹林的利用,早已超越八百年前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想像……。
打破低取材、高運費的魔咒
如果用竹節來形容這個竹產業,那麼還真的是上、中、下游「節節」相扣。
一根竹子長十二公尺,從頭段、中段、尾段,每一段都有其最佳功能用途,三個段落也連結了不同的竹產業,例如竹劍業(頭段)、竹籤業(中段)、農業支撐材(尾段),中間如果有一個行業倒閉不做了,也會連動到其他產業,「因為不符採收成本,竹農就不會想要生產。」
台灣的竹林資源豐富,但是竹枝的集材成本卻居高不下。時常為了選購適當原竹而傷透腦筋的建築師甘銘源也提到了自己的親身經驗,「在山上眼睛看到的一根竹子,估價大約二十五元,請工人搬出竹林,即便只搬到路邊,瞬間就變成兩百五十元,經過殺青處理之後五百元,等乾燥完成時,成本已經高達八百元。」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卻是中北部竹業的伐採實例,因為桂竹、孟宗竹多生長在中高海拔、山勢陡峭的區位,砍伐、運輸成本即占了售價的七八成。
一位業者告訴我,一台十噸半的卡車,通常一車可載五百六十支左右的竹子,但如果經過初級的剖片處理,則可載上一千二百枝。「有時候想想,車上載的一半以上是空氣(竹為空心莖)及水分(竹子含水率高達50%)呢!」
長期輔導竹林產業的林業試驗研究所研究員林裕仁表示,目前正在尋覓適當地點成立區域性分級備料場:「將竹子在分級場就先做好初級分類(成熟度、纖維硬度測試),現場進行規格裁切,採購業者可以各取所需,竹農則減低運輸壓力,獲利反而有增無減。」分等制度也是一種「全竹利用」的實踐。
進入竹子的美麗境界
美,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竹子的美,原來也能當飯吃。
櫻花盛開的暖暖春日,一行人來到了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南投大鞍竹林,竹林裡張惠美一邊噴著竹香氛,一邊為客人以竹節做按摩SPA,山上一間古老的編竹夾泥牆古厝是張惠美先生陳政仁的家族遺產,從事美容業的她將這一山的竹林當成美療場域,也將孟宗竹設計成按摩理療的工具。
自九二一竹振興計畫之後,一直輔導台灣竹產業的工研院生質材料資深研究員黃盈賓表示:「今天想要振興竹產業,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應該要有新思維、新作法。」
南投的茶業發展蓬勃,山上的竹林許多已被剷除開發成茶園,但陳政仁面對這一片祖先留下來的竹林,則另有一番打算:以竹林作為身心療癒的經濟利用。除了採收中高海拔才有的淡竹葉,也從最早燒烤瀝取竹汁液,到今日以虹吸原理採集竹瀝水,作為生技商品原料,其中淡竹葉茶在去年獲得青創農業的銅牌獎。
台灣竹業荒廢近三十年,許多竹林因為缺乏管理而形成「竹害」,除了造成竹林地劣化崩塌,甚至入侵天然闊葉林地。「竹林裡蚊蟲群舞,竹林七賢也待不下去啊!」深知環境保護的重要,疏伐竹林成了陳政仁假日最重要的工作。
我們置身在「理過容」的竹林時,隱約還可聞到植物散發出的清香(竹葉多酚),「太過鬱閉的竹林,陽光進不來,生態肯定不會活絡,這些竹子如果不疏伐,超過五年以上的反而會愈來愈細。」「你剛剛是不是看到林鴞了?藍腹鷴、樹蛙也不時來造訪呢。」
我聯想起不久前在台南龍崎看到的莿竹林,如果說桂竹、孟宗竹是曼妙婀娜的少女、貴婦,那麼能在惡地生存的莿竹,就是個耐操耐磨的村姑,因為枝幹粗壯、竹肉豐厚,取材率高,曾是南部的主要經濟林材。然而今日因為荒廢多時,已經出現採收上的困難,協助研發機器伐竹的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羅凱安表示,如果能夠好好疏伐管理,不僅竹林的林相優美,也能產出較優品質與較高產量的竹材。
誰說竹林的顏值不重要來著?
以竹減碳 地球退燒
在節能減碳的時代,消費常被視為消耗地球資源(特別是千年不化的石油產品),但竹子的利用卻不是這樣。
這個內涵豐富、不受規則拘束的天然材質,能屈能伸、可柔可韌;經由火神炭化,逸出遠紅外線、負離子,炭粒中抽出絲縷,可變身為各種機能性穿戴;固碳、減塑,即便走到最後一哩路,也能化身為肥料、燃料的生質能,為人類發熱、發電;物盡其用到極致,就是一種良性的循環經濟。
愈是消費,愈是環保!
~資料來源為《經典雜誌》文章之部分節錄,經同意後使用~
從柔韌耿直到千面多變 < 上一篇,本篇 > 建竹未來 愈消費,愈環保
竹知識庫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No. | 相關文章 |
---|---|
01. | 減碳、護土又可扶貧,綠色經濟「竹實力」席捲全球 |
04. | 廢竹變黑金,古坑麻園發展生物炭解決惱人農業廢棄物 |
05. | 種竹子代替砍樹:永續的土地恢復方案 |
06. | 竹產業撐起部落經濟,因禁伐補償面臨蕭條危機 |
07. | 生生不息的不塑民具--竹吸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