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竹而生,創生以竹--竹山文化節紀實


領域:活動訊息 / 日期:2018-12-31

2018年的秋季仍像仲夏一樣艷陽高照,一群年輕人,不,應該說是一群在竹山鎮平日少見的青壯年齡族群,期望能有更多的青年返鄉,來改變這個大家出生成長的故鄉,用自己故鄉的風土人文,改變逐漸沒落的產業-竹材產業,盼能召喚出更多人的記憶和返鄉熱情;從他們身上可以看見無私追求共好的熱情,那是一道耀眼的光芒。

竹山文化節時,台西客運竹山站的外觀意象。
【 雲林科技大學產學中心進行整場活動的形象視覺設計】

在前往活動地點-台西客運竹山站時,使用導航搜尋,卻遍尋不著這個地點,帶著那一絲絲的焦慮前進,直到到達活動地點才恍然大悟,原來台西客運竹山站早已沒有營運,而這群年輕人勇敢地承租下來,希望故鄉文化重建就從這共同記憶的客運站展開。

由於事前的預訂也到了午餐時間,我們帶著滿心期待,來享受竹山青年用食物來訴說故鄉事。周正弘,竹山長大,如今在台中市區開著一家擁有多個品牌的創意料理公司,並負責此次活動主題之一【食之藝】。開場的前菜是由在地食材所組成的食蔬沙拉,而其中的令人感興趣的是佐食,蜜薯、辣筍和漬南瓜,前二者是餐桌上向來是左耳和右耳關係一樣,到老是不相見的,一為甜點一為佐菜,居然同時間出場,品嚐後著實令人驚艷,能喚起食客對於竹山記的憶。主食為竹筒容器,打開後映入眼簾的是熟悉的香菇、筍干以及控肉,控肉以西式燉法料理而成,非傳統的腿庫或是三層肉,味道和視覺皆有著衝擊傳統的新穎感受,而副食的巧妙不得不讓人佩服,一端上桌是六顆米糕,長得有些相似,原來是竹山有三家米糕店,各有擁護者,周正弘將三家的米糕集合於同一盤上,並個別以創作料理形式給予新生命,讓原本競爭的各家米糕可以在餐盤上大和解,也給了饕食新的生命力。

前菜-蜜薯、辣筍和漬南瓜。

新生筍乾控肉,肋排搭配筍乾依舊美味,更有新感受。

地方老米糕,前三顆為地方老店原味米糕,後方三顆為以傳統作為創意料理。

廚師陳立群 (左) ,與策展人周正弘(右)。

餐食區的在地食材陳列也讓菜單的介紹更有真實感。

而活動另一大主軸【職之技】,則邀請許多在地或周圍鄉鎮的傳統或創新職人,有植物染、金工技藝、書法與竹技藝。其中,提供初級竹編教學的玉竺手創工坊林玹珖老師談及竹山的竹藝現況提到,期盼能與行銷竹藝的單位一同合作,如展示中心銷售或專案洽談業務,讓工作室可以更專注於技藝的學習和作品創作,當然也希望竹山周圍擁有技藝的工坊能一起支持,提供適當利潤和支持給予合作行銷單位,讓懂得竹藝設計和生產流程的行銷整合單位能夠營運,未來工坊間也可以互相支援,讓這產業持續下去。林老師也提及竹山地區的竹產業最擔心的就是各段加工的竹材供應鏈中斷,只要缺乏某項材料就會使工坊得自己動手製作,耗時又不易創造競爭力。產業是需要更多人的投入,才會更有力量。林老師特別慶幸能夠參與本次能以竹山文化為主題的推廣活動,雖然也曾參加過竹藝活動相關推廣,但能以綜合生活概念呈現是很特別的,自己也會去觀摩其他同場技藝工坊、生活物品與創意美食。

玉竺手創工坊的林玹珖老師現場提供初級竹編教學。

在地竹材生活用品製造廠-璞園藝術坊現場教學製作竹筷。

現場邀約鄰近縣市手作職人參與展示和體驗,讓攤位內容更加豐富。

在活動主題三【活之樂】是以攤位市集方式表現,邀請參觀民眾一起來了解每項商品的製作差異與用心之處,同時傳達每一家店的經營理念。如果一定要給予市集一個聚焦的說法,那也許可以用「正在進行中的竹山生活新提案」來形容這個市集想傳遞出的意念。

在地創新的食品開發店家也被邀請於現場推廣-和田順奶酪

竹山傳統醬油製造坊-醬油許,除了在食之藝的料理中被使用,也在現場和民眾交流。

會場以台西客運停止營運的竹山車站空間為主,而其中一家持續推動這個文化理念的餐廳-竹青庭,是必然造訪的景點,這也是竹山文化節的推手-何培鈞的代表作之一。竹青庭位於舊車站2樓,是以竹編結構物來重新改造而成的餐廳,讓每一位到訪的遊客,能強烈感受到竹編構成的立體曲面與線條,編織網格中透出的光線創造出幾何形狀的明與暗,突出卻不突兀。如果說,大家認為在台灣閒置建築活化常得靠著餐廳或咖啡廳是很荒唐的話,但在這裏會令人覺得,竹青庭餐廳是讓顧客能夠直接在竹藝復興的推動下,一邊欣賞地方特色,一邊享受在地美食的最佳空間。

竹青庭餐廳的竹編構件,讓空間的美感成為焦點,也展現出竹藝的美。

以竹鄉創生為主題的竹青庭餐廳,每個角落都展現出竹藝之美,上圖為竹節剖面構物所製成的透視感的隔間材料。

本次活動推動的工作人員中,以小鎮文創公司-何培鈞、元泰工藝社-林家宏和周正弘-Offer oh昨日花卷跨界好食公司為核心推動人員,以竹山的日常生活文化作為底蘊,小鎮興盛時期的產業技藝與飲食文化述說著小鎮歷史的流動。這是一場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文化活動,勾勒著過去記憶與未來展望,在對比眾多喧嘩與人潮鼎沸的公部門典型地方產業活動中令人印象深刻。回程在車上伴著夕陽,想起印象中何培鈞在演講中提到的「共好」理念,正落實在今日的這場文化活動中,也為共同付出心力追求共好的朋友,說聲謝謝。

何培鈞(右)投入竹山天空院子,而母親古玉琴(左)的支持,成為何培鈞重要支撐力量。

元泰竹藝社-林家宏(左)、周正弘(右)與何培鈞以創造「共好」的理念來推動竹山小鎮創生。(照片:林家宏提供)

竹山文化節以停駛的台西客運-竹山站作為活動基地,未來此處何培鈞將打造成一間獨具特色的甜品店,並取名「台西冰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