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知識庫
Bamboo Knowledge Base廢竹變黑金,古坑麻園發展生物炭解決惱人農業廢棄物
領域:參訪紀實 / 日期:2018-07-26
文、攝影/ 洪嘉鎂
過往本土竹子是重要的紙漿原料,但紙產業沒落後,搶手的竹子變為廢棄物,燃燒又引來居民反彈。發展竹筍產業30年以上的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在去年導入生物炭技術,將廢棄竹子燒製成生物炭,作為肥料、除臭使用,甚至吸引廠商前來洽談能否購買生物炭,現在社區正積極向竹農推廣生物炭技術,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加入生物炭製作行列。
產業習慣轉變,廢棄竹子無處可去
麻園社區主要生產烏殼綠竹筍及柳丁,烏殼綠竹筍種植面積大約40公頃,其中雲林縣古坑鄉蔬菜產銷班第八班的烏殼綠竹種植面積高達22公頃,一年可生產500公噸竹筍。
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產銷班成員沈榮堂表示,大約在3、40年前,麻園社區就有在種植麻竹筍,不過收益偏低,大家後來改種烏殼綠竹筍,當時有廠商會收購很多廢棄竹子做紙漿,也會賣給蚵農做蚵架。
疏竹後的竹子有部分會做為支架使用,固定園區內正在生長的竹子。沈榮堂表示,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紙業廠商就不再來購買竹子做紙漿,廢棄竹子太多就免費給蚵農取用,但麻園社區烏殼綠竹定期2年翻耕一次,竹子硬度不夠,海水浸泡下容易腐爛,最後蚵農也不向麻園社區購買竹子。
放火燒竹成為清理廢棄竹子的方式麻園社區全年都有生產竹筍,而全臺竹筍產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社區選在7、8月產季高峰定期疏竹,除了維持烏殼綠竹筍生長品質及產量,也避開竹筍產量高峰期,避免拉低整體竹筍價格。
麻園社區的竹農平均每2年就會將竹園全面翻耕一次,每年會砍下近2萬支竹子,夏季的竹園總是堆滿上噸的廢棄竹子,當紙業跟蚵農都不向麻園社區購買竹子,這些廢棄竹子最終只能燒毀處理。
廢棄的竹子過去只能燒毀處理,現在放置一年曬乾後就可作為生物炭原料。沈榮堂指出,剛砍下的竹子含有較多水分,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煙霧,遠方就能看到,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有人一看到煙霧就向環保局檢舉,環保局會跟消防局到現場勘查,確認有沒有申請燃燒許可。
他無奈地說,這裡主要作物是竹筍,不能燒就要有配套措施,不能直接禁燒。
沈榮堂表示,環保局無法協助竹農清運廢棄竹子,規定竹農必須申報砍伐時間、地點,另外需繳交地籍圖、地籍謄本等資料,申報後一個月內必須疏竹,燃燒當天再向警察局、環保局、消防局通報一次,這樣才算合法燃燒,如果火勢控制不住,消防局會依據地籍資料前來協助滅火,過程相當繁瑣。
竹子變生物炭,初階加工易上手
麻園社區將廢棄竹子作為生物炭運用的契機,來自於去年社區參訪活動,他們到彰化進行社區參訪時,發現有人燒葡萄藤作為生物炭,去臺南官田也看到當地社區用菱角殼燒製生物炭,沈榮堂想到竹園裡成堆的廢棄竹子,便詢問現場人員竹子是否可作為生物炭使用。
政府及學術單位依循沈榮堂留下的資訊到麻園社區了解烏殼綠竹生產情況,開始協助試燒生物炭,專家發現烏殼綠竹燒製生物炭的孔隙多、比表面積大,認為有經濟效益,就在社區開設實作課程,讓產銷班及居民了解生物炭用途,政府單位也補助燒製生物炭所需的金字塔爐、火箭爐等設備。
「竹子只取枝幹,這些枝條都不要」,沈榮堂對著園區內竹子比劃,說明疏竹後的竹子會先進行前處理,不要的枝條會集中燃燒,枝幹就隨意放在田邊角落,或是當成其他竹子的支架,得放上一年才能作為生物炭原料,主要為了降低竹子的水分,竹農要燒生物炭時,就直接從田裡取用曬乾的竹子。
沈榮堂表示,目前沒有想過要往更高階的竹炭發展,社區農民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導入竹炭技術有相當難度,設備建置費用也很貴,若燒製一般的生物炭可直接田間處理,不見得要定點燒製,燒製器材也可隨意移動,比較容易上手。
烏殼綠竹燒製的生物炭具有相當多孔隙,表面積大,具有經濟效益。生物炭用處多,製作生物性肥料時不再有臭味
曬乾後的竹子容易點火燃燒,也不會有大量濃煙產生,沈榮堂指出,燒到火焰變小,竹子尚未成為灰燼前,就用水澆熄火苗,冷卻溫度,就能獲得生物炭,每10公斤廢棄竹子可燒成4公斤生物炭,運用範圍包含肥料、除臭等。
沈榮堂表示,透過產銷班、社區理監事會等活動,與大家分享生物炭用途,讓農民願意去嘗試、接受新事物,目前從產銷班先推廣,大家可利用金字塔爐試燒,再將生物炭拿回去自己田裡使用,比較竹子生長情況。
「使用生物炭種出的竹子,就是跟其他竹子不一樣」,沈榮堂滑著手機內一張張竹子照片認真地說,生物炭跟肥料混和後能吸附很多肥份,這些養分會從生物炭中慢慢釋放,竹子長的就是比較大支。
沈榮堂口中的肥料涵蓋雞糞與廚餘,因為生物炭具有除臭的效果,當時就嘗試鋪在雞舍消除臭味,之後把生物炭與雞屎糞混合做為生物性肥料,也有加入在廚餘中,讓廚餘發酵時能降低臭味,達到吸濕除臭的功用。
曬乾後的竹子燃點低,也不會產生大量濃煙。(圖片提供/沈榮堂)廠商想跟社區買生物炭,遊客也想帶走生物炭
麻園社區去年才投入生物炭製作,卻已經有廠商跟社區接洽,想要購買生物炭。沈榮堂提起這件事情便笑著說,還在試驗階段,生產出來的生物炭都是田間利用,量都不夠賣給周邊社區,更別提能供應給廠商。
生物炭除了引來廠商好奇外,也讓社區多了些觀光客,沈榮堂表示,大多數遊客是來體驗割竹筍,等到體驗活動結束後會帶著他們認識社區生態,及解說生物炭製作過程。
沈榮堂指出,遊客行程加入生物炭解說,意外增加不少互動性,大家會詢問很多生物炭問題,甚至有遊客聽完解說後,表示想帶生物炭回去種花種草,也有人想要拿一些生物炭當除臭劑。
目前麻園社區都有準備小袋子,遊客可自行取用生物炭,沈榮堂規劃,未來將開發除臭包,及生物炭周邊產品,將生物炭包裝成較精緻的商品,再拿去販售。
目前麻園社區發展協會與環球科大合作,在社區內的有機農場舉辦工作坊,讓更多居民認識生物炭。(圖片提供/沈榮堂)比較實驗,讓更多居民一起加入生物炭行列
為了讓更多居民一起加入製作生物炭的行列,麻園社區發展協會與環球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助理教授張子見預計在7月29日與8月5日,一起在社區的有機農場,舉辦生物炭及有機栽培結合的研習與實作工作坊。
沈榮堂指出,有機農場會分區使用生物炭肥料和一般有機肥料,實際比較功效,讓大家了解生物炭應用在種植現場的情況,提高大家參與生物炭製作及使用的比例。
(本文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國產竹材產銷供應鏈建構與技術推廣計畫」 合作刊登、計畫執行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