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藝開創溫柔照顧雙手下的新視界


領域:參訪紀實 / 日期:2019-04-01

台灣世界展望會─嘉濱竹編班

台灣世界展望會 經濟發展處駐嘉濱中心

竹製品給人的感受是溫潤、具有包容性,還可以透過時間來傳講關於一生歷史的代言人。就如同每一位媽媽們撫育孩子的過程所面對的挑戰與困境,包容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的印象。尤其弱勢家庭所必須要經歷及面對的挑戰又更為艱鉅。但孩子就是每個家庭、每個媽媽生命中的至寶,這個淬鍊生命的過程並不容易。我們發現學習竹編的過程,就好比這些媽媽們的生命歷程,雖然總是充滿了挑戰與困難,但總是有辦法走出屬於自己燦爛生命的一條出路。隨著台南市竹會張永旺理事長及蔡惠婷老師的教授,這些媽媽們從一開始學習,就不曾停止過練習。縱使處理竹材料的過程繁瑣又複雜,除了大膽之外還需要細膩的觀察。這些媽媽們的雙手,從原本拿著的大刀,烹煮著溫暖飽足全家的食物;變成拿著剖竹刀細膩的處理竹編材料,還要轉化錯綜複雜的竹編線條成為一件一件美麗的編織品。這每一個編織,都蘊含著媽媽們對於未來展望的新期盼。

從一開始,媽媽們拿著剖刀看著竹子的表情相當茫然。第一次看到新鮮的竹子,跟市面上看到的竹編產品樣式完全不同,很難想像到底應該要經過甚麼樣的處理才可以變成美麗的產品。媽媽們問道:「老師,所有的產品都只靠一把剖刀就可以完成嗎?怎麼可能!」。其中一名媽媽說:「我沒有想過我可以有機會學竹編,之前一直很想學編竹籃、花器,可是都沒有地方可以學習。我今天有機會可以學,還可以成為家裡的生計收入來源,怎麼難我都要把他學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媽媽們發現真的可以靠一把剖刀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是對於竹材的品質控制上面,仍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持續練習才有可能達到穩定的市場要求水準。在剖竹的厚薄度及寬度的控制上,媽媽們一遍又一遍不停止的練習,縱然遇到困難也是很積極的持續練習,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其中一名成員發現自己可以把品質做到符合老師的要求,嘴角的笑容也隨著品質的提升日漸增加。學會這個技能,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及困難度,媽媽們從中開始建立對自己的自信及期待,團隊的氣氛也隨著大家共同努力求進步的感染下,越來越融洽和樂。

我們的竹編班成員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學習竹編技術、以及竹材料處理的部分外,也必須要學會認識竹子的結構、特性及種類。以台灣來說,數量較多也較常見的有綠竹、麻竹、桂竹、孟宗竹、莿竹及長枝竹。但其中常被用來竹編的材料大約有烏腳綠竹、桂竹及長枝竹。其中南部較易取得的竹種約為烏腳綠竹、麻竹及長枝竹。在處理的過程中,比如竹子的竹青部分,是竹壁的最外層的部分,因為太堅硬的竹青會增加編織的困難度,因此處理程序上還需要刮青,所剩下的部分因為不含氣孔又有纖維緊密排列,是最好的竹編材料。其次,竹肉是佔有整個竹材料的大部分。因為這一個部分木質化,材料容易變硬變脆,又因為竹肉內佈滿大大小小的氣孔,彎曲時容易折斷外,也不利於耐久性的使用,並不是竹編上好的材料。但在色澤上,竹肉的色澤較處理後的竹青更平均也更一致,各樣製品可以應用的部分大不相同,顛覆了我們對於竹編製品的觀感及認知。

這條學習的路也許漫長,但是我們體認到學會這項技能,不只對自己、家庭是有幫助的,竹編技藝的傳承及推廣,也是我們肩負的一項責任。

圖1.台南市竹會蔡惠婷老師解說竹編學習的歷程及工具

圖2. 張永旺理事長教大家剖竹需要注意的事項及處理流程

圖3. 台灣世界展望會工作人員將老師教授的內容,再次仔細教導竹編班成員

圖4. 嘉濱中心竹編班媽媽們專注的練習竹編技巧

圖5. 嘉濱中心竹編班之班員透過階段性的成品檢視品質應該加強的地方

說明:竹編班成員專注的練習編織技能